现在位置:首页 >> 中心成员 >> 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研究室

牛庆燕

○    牛庆燕

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共党员,哲学博士,现任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林草局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态伦理。在《孔子研究》《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南京社会科学》《浙江社会科学》等CS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入选首批江苏高校优秀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领航·扬帆”培养计划、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南京林业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获南京林业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曾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与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出版专著一部,荣获2021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五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多次荣获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优秀成果奖、青年人才奖。

 

 

项目情况: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创新研究”

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发展中国家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及对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研究”

主持2018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人民为中心的绿色发展理念研究”

主持完成江苏省教育厅一般项目:“生态困境的道德哲学研究”

主持完成江苏省教育厅一般项目:“和谐社会建设的道德哲学基础研究”

主持完成江苏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项目:“当代大学生网络成瘾障碍现状与对策研究”

 

代表成果:

 

著作:

1.牛庆燕,生态困境的道德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

 

论文

1.牛庆燕,“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理路及价值主线.《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6月)(CSSCI,北大中文核心)

2.牛庆燕,全球化视域中的生态文明话语权重建.《科学社会主义》(2019年12月)(CSSCI,北大中文核心)

3.牛庆燕,“形态论”视野下的生态主义伦理世界.《道德与文明》(2017年7月)(CSSCI,北大中文核心)

4.牛庆燕,全球化视域中的生态主义伦理精神.《伦理学研究》(2017年2月)(CSSCI,北大中文核心)

5.牛庆燕,生态主义“伦理”——“道德”形态的逻辑进路.《中州学刊》(2016年11月)(CSSCI,北大中文核心)

6.牛庆燕,道德世界“预定的和谐”与生态秩序的构建.《浙江社会科学》(2015年12月)(CSSCI,北大中文核心)

7.牛庆燕,伦理世界“预定的和谐”与生态文明.《学术论坛》(2015年10月)(CSSCI,北大中文核心)

8.牛庆燕,“冲动力的合理体系”与生态文明.《南京社会科学》(2014年7月)(CSSCI,北大中文核心)

9.牛庆燕,全球化视野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思考.《中州学刊》(2013年4月)(CSSCI,北大中文核心)

10.论文(独立作者).牛庆燕,生态视域中的“伦理冲动”与生态文明.《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10月)(CSSCI,北大中文核心)

11.牛庆燕,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风险及其防范.《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10月)(CSSCI,北大中文核心)

12.牛庆燕,人性观的困惑与生态困境的历史演绎.《中州学刊》(2012年7月)(CSSCI,北大中文核心)

13.牛庆燕,现代性中的人性危机与生态困境.《学术论坛》(2012年10月)(CSSCI,北大中文核心)

14.论文(独立作者).牛庆燕,现代科技的异化难题与科技人化的伦理应对.《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2年3月)

15.论文(独立作者).牛庆燕,马克思实践论“自然观”及其生态难题回应.《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2年12月)

 

●奖项

1.生态困境的道德哲学研究,江苏省第十二届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研究成果三等奖(独立作者),江苏省教育厅,2021;

2.“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逻辑及其时代价值,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五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独立作者),江苏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1;

3.全球化视域中的生态主义伦理精神,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独立作者),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8;

4.南京林业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1/1),南京林业大学,2018;

5.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农林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生态+ 三位一体”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施(2/10),南京林业大学,2021;

6.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十五年磨一剑——思政课“问题+”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3/8),南京林业大学,2021;

7.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用支教-实践连接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3/5),南京林业大学,2021;

8.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连续三年获评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绩效目标完成标兵”;

 

研究方向:


生态伦理

道德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代表性项目成果

   

1.南京林业大学牛庆燕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发展中国家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2CZX066)(结项等级:良好),最终成果为专著《发展中国家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课题组成员有:郭兆红、窦立春、胡华强。

       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的生态伦理学研究,并逐渐成为一个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研究对象。在生态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贫困、人口、环境、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多重压力,对发展中国家生态文明现状的整体认知和评估,对发达国家生态治理模式和规律进行总结,通过对西方绿色思潮的生态文明理论和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的批判性考察,阐明对发展中国家生态文明理论的建设价值和实践意义,阐释发展中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及根源,阐明发展中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性、层次性和多样性特点,探索中国生态治理的实践原则与路径选择,构建中国生态文明制度新模型。

 

2.南京林业大学牛庆燕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为:21BKS077),最终成果为专著《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创新研究》。课题组成员有:窦立春、梁苗、郭兆红、胡华强。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性贡献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与理论内涵,甄别与批判西方的共同体理论,揭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对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理想的“继承”与“接续”、“创新”与“发展”,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指导,面向问题、认真研判、整合路径,实现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路径研究的系统性创新,推动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创造性发展和当代重构,为推动建立公平正义与合作共赢的国际秩序新格局提供借鉴。